> 资讯

产业观察|刘祖国教授:中国干眼领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创新道路

  第七届角膜与眼表疾病新技术创新大会暨第三届TFOS China学术大会在浙江温州圆满落幕。系列盛会的成功举办,为眼表研究领域注入了强劲活力与新鲜血液,更为行业未来发展明确了清晰方向、凝聚了前行共识。

TFOS全球董事会 董事、中国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 所长 刘祖国教授

  会议期间,国际泪膜与眼表学会(TFOS)董事会董事、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刘祖国教授,在接受央视网采访时指出,此次TFOS China学术大会聚焦中国眼科领域融入全球的实践成果与核心价值,以及中国干眼领域自主创新路径的探索等关键议题,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

  干眼的科学区分与现状认知

  干眼并非单纯的眼部症状,而是一种明确慢性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远不止眼部干燥,还可能引发眼表损伤等一系列问题,需引起重视。日常眼部干燥与医学定义的干眼可通过以下标准区分:若仅出现眼部干燥感,且症状不持续、不影响正常生活,休息后即可缓解,多为普通眼部干燥;若干涩症状严重且持续存在,需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确诊是否为干眼。

  我国是干眼疾病的高发国家,根据最新流行病学研究,我国干眼症患病率约为21.0%-52.4%,患者超3.6亿,每三人中约有一人患过干眼。但当前干眼症门诊就诊量相对较低,这一现象既反映出大量患者尚未接受规范诊疗,也凸显出公众对干眼病的认知仍存在明显不足,亟需加强健康科普。

  中国眼科主动融入全球,共享经验赋能世界

  从1999年把‘干眼’概念引进国内到现在,中国干眼防治研究已经走过26年的发展历程。这26年来,中国的干眼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刘祖国教授表示,当前国内对干眼疾病的认知已显著提升,但仍需持续发力,推动更多患者实现及时认知与规范就医。

  刘祖国教授强调,积极参与并融入全球共识对中国眼科发展意义重大。作为国际眼表领域历史悠久、影响力最广的学术组织,TFOS为全球同行搭建了重要交流平台。中国不仅要主动参与其中,更要积极发挥核心作用——我国专家在干眼领域已取得斐然成绩,研究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临床治疗技术与理念创新也成果丰硕。将这些中国经验与全球共享,既能让其他国家患者受益,也能通过深度交流进一步提升中国眼科的全球化发展水平。

  自主创新+填补空白,中国干眼领域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中国干眼领域已探索出一条兼具本土特色与国际竞争力的发展路径,核心成果之一便是国产创新药物的突破。2020年6月,国产首款0.05%环孢素滴眼液(Ⅱ)获批上市,并于2021年12月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为保障干眼患者治疗需求和临床长期用药提供了便利。0.05%环孢素滴眼液对干眼的治疗价值已形成全球共识,‌作为中国获批的干眼治疗药物,国产0.05%环孢素滴眼液的上市具有重大行业意义。

  刘祖国教授结合其参与的0.05%环孢素滴眼液四期临床研究结果介绍,0.05%环孢素滴眼液(Ⅱ)治疗2周即可改善干眼患者症状和体征,治疗24周可逆转54%干眼疾病严重程度,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药物相关眼部不良反应以轻微且可耐受的症状为主,长期使用安全性良好;0.05%环孢素滴眼液(Ⅱ)还具有多维度修复功能,适用多种类型干眼,长期随访显示疗效稳定。该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已通过严格临床检验,为中国患者提供了可靠治疗选择。

  如今,中国眼科领域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一批创新企业快速崛起,部分自主研发产品凭借过硬实力获得全球认可。中国眼科药物发展走出差异化特色道路,多款产品实现国内率先获批,填补了相关治疗空白。

  刘祖国教授指出,中国企业不仅推动了国内眼科行业进步,更在助力国际眼科发展、赋能制药企业国际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专业学术力量与企业资源的深度携手,既能更好地支撑国际组织发展,更能推动全球眼科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谈及行业未来,刘祖国教授充满信心。他表示,眼科领域发展势头迅猛,一方面得益于庞大的患者群体带来的市场关注与需求支撑;另一方面,国内众多年轻人踊跃投身眼科领域,为行业注入了强劲的新生力量。多重利好因素加持下,中国眼科领域必将持续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