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5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可持续信息鉴证业务准则第X号——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我国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正式迈入“强制鉴证”时代。政策明确规定:自2026年起,强制披露可持续信息的上市公司、央企及绿色债券发行人,必须提交经第三方机构按照统一标准、程序和质量要求鉴证的报告。违规机构将面临严厉处罚。
政策驱动,鉴证需求井喷
政策窗口期仅剩18个月。沪深北交易所《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已要求450余家A股公司自2026年起披露2025年度可持续信息,并鼓励引入第三方鉴证。国务院国资委将ESG纳入央企负责人考核,央行提高绿色金融MPA考核权重至15%,形成“财政+金融+监管”的政策合力。第三方鉴证从“可选项”变为“必选项”,市场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
RSIA:权威认证填补市场空白
在此背景下,全球可持续发展专业人士协会(GASDP)同步推出 注册可持续信息鉴证师(RSIA) 认证。该证书以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IAASB)的ISSA 5000及中注协新规为蓝本,通过三大核心课程构建专业能力:
准则深度解读:精准掌握国内外鉴证规则;
可持续发展实务:涵盖碳核算、生物多样性评估等硬核技能;
鉴证实操:现场核查、RPA数据抓取、标准化底稿制作。
权威性奠定市场信任基石
RSIA的权威性源于其与政策的高度协同:
统一标准:终结会计师事务所、咨询机构、认证机构“各自为政”的乱象,建立225条全流程规范;
统一门槛:对人员胜任能力、风险控制、档案留存提出强制性要求,淘汰低质竞争;
法律责任强化:采用“合理保证+有限保证”双重机制,鉴证结论可追溯、可诉讼,合规机构将获得显著品牌溢价。
政策倒计时已启动,RSIA证书成为第三方机构合规执业与抢占市场的关键筹码。在强制披露时代,这张“绿色通行证”不仅关乎机构生存,更是构建中国可持续信息鉴证新生态的核心支柱。
专业导读一:全球可持续发展专业人士协会(GASDP)
全球可持续发展专业人士协会(GASDP)总部设立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致力于通过整合资源和能力建设推动全球社区应对环境、经济及社会挑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持续加快,可持续发展需求与日俱增大的环境下,GASDP将全部精力聚焦于可持续发展领域,矢志不渝地为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协会拥有一套完善且与时俱进的课题体系,涵盖了可持续发展的各个关键领域。从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到复杂的可持续发展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从企业可 持续发展的建设与优化,到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的解读与应用,一应俱全。这些课题不仅为学员提供了全面系统的知识框架,还注重培养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会通过邀请行业内资深专家、学者授课,举办案例分析研讨会、模拟实战演练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确保学员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可持续发展的精髓。
专业导读二:注册可持续信息鉴证师RSIA价值
1、筑牢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信誉基石可持续信息鉴证师通过系统化鉴证流程(如风险评估、舞弊应对等),能有效遏制企业 “漂绿” 行为,确保 ESG 数据(如碳排放量、供应链劳工标准)的真实性与合规性。这不仅帮助企业满足欧盟 CSRD 等国际法规要求,避免监管处罚,更能通过第三方背书增强利益相关者信任。例如,在跨境贸易中,经鉴定的可持续信息可对接国际标准(如 ISSA 5000),助力企业应对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等贸易规则,提升全球竞争力。
2、赋能投资者精准决策与风险防控在 ESG 投资规模持续扩张的背景下,鉴证师的核心价值在于将碎片化、非标准化的原始数据转化为可信的投资信号。他们通过验证企业披露信息(如绿色项目资金流向、社区影响评估),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帮助投资者识别真正符合可持续标准的标的,避免因 “虚假 ESG 表现” 导致的资产减值。这种专业把关作用,相当于为资本市场安装了 “过滤镜”,推动资金向实质性可持续项目聚集。
3、推动社会可持续治理的标准协同随着《可持续信息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等规范的出台,鉴证师成为统一评价尺度的践行者与传播者。他们既精通环境科学、社会伦理等跨学科知识,又掌握 GRI、SASB 等框架要求,能在企业、监管机构、国际组织间搭建 “信息互通桥梁”。例如,通过标准化鉴证流程,可避免不同企业因披露口径差异造成的资源错配,确保政府补贴、社会资本等流向真正高效的可持续项目,加速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地。
专业导读三:注册可持续信息鉴证师未来展望
1、推动可持续信息鉴证标准体系化建设,强化政策落地执行效能
随着《可持续信息鉴证业务准则第 X 号 —— 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的公开征求意见,我国可持续信息鉴证进入规范化发展新阶段。未来,可持续信息鉴证师将深度参与政策落地的全流程,一方面协助完善 "国家标准 — 行业指引 — 企业实操" 三级准则体系,针对科创板上市公司等强制披露主体,制定符合 "双重重要性原则" 的分行业鉴证细则,确保《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等制度要求有效转化为企业实践;另一方面发挥专业优势强化监管协同,在央企 ESG 信息披露、绿色金融产品合规性审查等领域建立统一鉴证尺度,助力打通 "政策制定 — 执行监督 — 效果评估" 的闭环管理,为 "双碳" 目标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提供刚性支撑。
2、赋能数字化监管创新,构建可信数据治理生态
在碳资产上链与区块链技术深度应用的背景下,鉴证师将成为连接技术创新与监管要求的关键纽带。依据《可信区块链实体资产可信上链技术规范》等标准,他们需主导碳足迹数据的全链路鉴证:从物联网采集设备的精度校准,到区块链存证的不可篡改验证,再到智能合约执行的合规性审计,形成 "采集 — 确权 — 流通" 的全流程质量管控。例如,参照华能 "量子碳链" 的技术实践,鉴证师可建立链上数据异常识别机制,将篡改识别率等技术指标转化为监管参数,既保障全国碳市场数据平台的可信运行,又为地方政府生态环境考核提供量化依据,推动实现 "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监管" 的数字化治理目标。
3、服务国家战略协同推进,支撑区域与行业绿色转型
围绕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战略,鉴证师将开发特色化鉴证工具与指标体系。在农业领域,针对生态种植、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项目,设计 "ESG 投入 — 农户增收 — 生态改善" 的因果鉴证模型,助力农业绿色发展政策落地;在区域层面,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绿电交易区块链平台等实践,构建跨区域碳数据互认机制,为京津冀协同减排、长三角生态一体化等提供鉴证服务;在产业转型中,聚焦钢铁、建材等高耗能行业,通过生命周期评估(LCA)工具鉴证技改项目的减排实效,确保绿色技改资金精准投放。这种专业化服务将有效促进政策资源向实质性可持续项目倾斜,推动形成 "战略引领 — 专业鉴证 — 资源优化" 的良性循环。